信息化浪潮中的乡土情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4-04-02 09:52

  乡村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认同感和文化基因。它不仅包括了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信仰观念、艺术形式等,而且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独特态度。乡村文化是地域群体的集体创造,是区域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正如俗语所言“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地域的人们收到当地环境滋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和风貌。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的功能和规划建筑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乡村文化赖以生存的传统场域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被吞噬和消解的危机,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挤压,乡村文化符号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将日益减少,地域特色日渐式微,民俗传统逐渐被淡化,甚至成为老一辈人的记忆并逐渐被遗忘。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还能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依托先进数字技术,充分发挥乡村生态优势

  数字化乡村空间再生产。在数字化乡村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记录和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还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乡村空间的再生产和活化。这包括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绘制乡村地图、激光扫描技术创建历史建筑的数字模型,以及通过GIS、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村庄房屋、人口、资源、事务数据的GIS化和可视化。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和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实现数字化乡村空间再生产。同时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记录乡村的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历史背景。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绘制乡村地图,保留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信息,形成乡村空间的数据库有利于乡村的规划发展。许多乡村都有独特的历史建筑,如古民居、庙宇、桥梁等。可以通过激光扫描技术,创建精确的数字模型,保存这些历史建筑的信息,也可以为乡村文化的研究保留重要的资料记录。

  在江苏省首家5G无人农场,海门正余5G无人农场建设智能化项目,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和传感系统的大棚,以及配备无人农机的农业大田。项目通过5G网络实时上传农作物生长数据,并通过大数据云平台整合分析,为农户提供“种植+销售”一整套解决方案。兴化电信通过对传统种植业农田进行5G基础设施全覆盖、农田作业智能化装备改造、农作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传统农业向“耕——种——管——收”全过程数字化升级。同时,建设了数字渔业管理平台,将5G应用在渔业溶氧度等数据监测方面,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数字化。这些实例展示了数字化乡村空间再生产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通过这些项目,乡村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数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构建文化旅游新生态,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乡村的生态美和风俗魅力。在技术运用方面,利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为游客打造虚拟的乡村文化之旅。游客可以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乡村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和历史场景。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以在家中体验乡村美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例如在江西婺源,游客能欣赏到结合了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梦里老家》,在演出中大量运用数字化技术与实景山水相结合,为观众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游客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中,感受着乡村的魅力。在配套的数字旅游智慧平台建设方面,可以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提供在线预订、智能推荐和实时信息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行为,优化旅游路线和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例如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的“数智鸬鸟”项目该项目通过数智乡村、数智治理、数智旅游三大模块,助推鸬鸟镇完成数字化转型。该项目不仅提升了旅游管理的效率,还通过智能化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全流程、个性化、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在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方面,开发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数字内容,如电子书籍、在线展览、互动游戏等,通过数字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合乡村特色传统文化,打造数字创意发展新模式

  跨媒介传播,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介的内涵不断扩大,涵盖了媒介产品、媒介技术和传播方法等多个方面。新媒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度、认同感和需求,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借助数字技术通过构建乡村文化的虚拟场景和模拟环境,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文化的氛围和情景。同时利用3D打印、交互娱乐引擎等技术,可以制作乡村文化的实物模型和游戏软件,让观众能够亲手触摸和操作乡村文化的元素和产品。同时,借助视频、音乐、语音等技术,制作乡村文化的影像资料和音频资料,让观众能够欣赏和聆听乡村文化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沉浸式感受乡村文化特有的地域文化魅力。通过网络平台、数字媒体等技术,发布乡村文化的数字内容和信息,让观众能够随时随地浏览和获取乡村文化的知识和资讯。

  数字创意产品开发,乡村文化的文创产品是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精心设计,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结合乡村的特色文化、传统节庆、著名历史人物、文化遗产等元素,可以打造独特且无法复制的数字创意产品,丰富文化产业,并形成游览—购物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例如,基于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艺术品可以推广乡村文化。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节庆活动数字化,如在线直播、虚拟游行、线上庙会等。在农历春节期间,可以开设一个虚拟的乡村庙会,让人们在网上体验传统的庙会文化。这种形式不仅有助于传播和传承乡村文化,还能帮助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乡村文化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微故事、微视频等红色文创产品,并以新媒体的形式进行传播。在沉浸式的电影、短视频等产品中融入乡村文化元素,以人们喜欢且更愿意接受的形式呈现,将乡村文化的传播从宏观层面聚焦到微观层面,细化内容体验,提高乡村文化的深入性和启发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积极拓展乡村文化产品,提升完善乡村文化产业链。

  培养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数字化人才培养,在数字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至关重要。在乡人员和返乡人员提供分类培养措施,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通过开设乡村数字化培训班,我们可以覆盖从计算机基础到网络安全、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培训班由专业的数字技术人员、高校教师或相关机构负责授课,以确保培训质量。实际操作经验同样重要。在条件成熟的乡村,我们可以让青年参与到真实的数字技术项目中,如开发乡村网站、设计数字化农业管理系统或进行数字文化展示等。这些实践项目不仅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还能激发乡村青年的创业热情,鼓励他们开展数字化业务。此外,创业培训也应涵盖创业计划书编写、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为乡村青年提供全面的创业指导。为了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建立数字技术社区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可以是线上的论坛、微信群,也可以是线下的技术沙龙、讲座等。通过定期邀请专业的数字技术人员担任乡村青年的导师,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

  乡村数字文化的长远发展,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一个长远的视角。我们应当吸引城市精英向乡村转移,以推动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设立数字文化创业基金,支持乡村创业者开展数字文化项目。此外,各乡村可以根据自身特色进行改建,打造如红色旅游胜地、特色民俗村、生态家园、文明古镇等特色项目。

  在忻城县古蓬镇凌头村,数字乡村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通过构建一云多端数字乡村云平台,提供了包括“移动看家”摄像头设备+手机APP方案、数字乡村管理平台、5G数字乡村智慧大屏等多种服务,旨在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和村民的生活质量。这样的创新不仅吸引了技术人才,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便利,增强了他们对乡村的归属感。

  楚雄市“5G+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云平台则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政府提供精准防疫信息,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民生服务,同时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上商场”,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户增收。这样的平台不仅推动了乡村数字化进程,也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这些实际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数字乡村建设如何帮助缩小城乡差距,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鲜活的范例。

  乡村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责任。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乡村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为地方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数字化传播策略,利用数字技术和媒体,对乡村文化进行记录、保存、展示、传播和创新。

  作者简介:赵李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讲师。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