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鼓楼区
台江区
仓山区
晋安区
马尾区
长乐区
福清市
闽侯县
连江县
永泰县
闽清县
罗源县
思明区
湖里区
集美区
海沧区
同安区
翔安区
芗城区
龙文区
龙海区
漳浦县
云霄县
诏安县
东山县
平和县
南靖县
长泰区
华安县
鲤城区
丰泽区
洛江区
泉港区
石狮市
晋江市
南安市
惠安县
安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金门县
三元区
永安市
明溪县
清流县
宁化县
建宁县
泰宁县
将乐县
沙县区
尤溪县
大田县
仙游县
荔城区
城厢区
涵江区
秀屿区
延平区
建阳区
邵武市
武夷山市
建瓯市
顺昌县
浦城县
光泽县
松溪县
政和县
新罗区
永定区
上杭县
武平县
长汀县
连城县
漳平市
蕉城区
福安市
福鼎市
霞浦县
寿宁县
周宁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屏南县
相关链接
福建腾“云”驾“物” 打造“数字福建”建设样板 _ 中心动态 _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福建腾“云”驾“物” 打造“数字福建”建设样板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8-04-19 09:37 浏览量:600

16日至17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会前集中采访活动在福州开展。图为采访团实地走访位于长乐的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 新华网发(张楠 摄)

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政务云)已经为153个省直单位540多个项目提供了2561台虚拟服务器及配套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图为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政务云)机房。 新华网 刘丰 摄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2日至24日在福州举行。16日至17日,峰会前集中采访活动在福州开展,采访团实地走访了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政务云、商务云)、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福建省环保厅等单位,实地了解“数字福建”建设成果和经验。

  “‘数字福建’是具有福建特色的省域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数字办专职副主任陈荣辉如是说。近年来,福建深耕“数字福建”发展战略,腾“云”驾“物”,在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生态等领域打造了“福建样板”。

数字政务 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在福建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出口货物申报从4小时压减到5—10分钟,一般货物贸易出口全流程从16天缩短到8天。这得益于该窗口在全国率先实现船舶运输工具“一单四报”和检商“两证合一”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

  在福建,90%以上公共服务事项可在网上预审或受理,通过网上办事大厅,企业和群众在网上办理事项平均耗时4.16天/件,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

  实现这些有一个共同的技术后盾——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这被称为福建电子政务的“最强大脑”。

  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政务云)2017年4月投入运营,截至今年3月,已经为153个省直单位540多个项目提供了2561台虚拟服务器及配套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直部门数据中心物理整合和信息中心业务整合。

  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蔡荣富介绍,通过政务数据整合,中心汇聚了公安、工商、民政、人社等省直部门和各地市有关法人、自然人、信用、电子证照、传感监测等3000多类15亿多条数据,在“一照一码、多证合一”、市场协同监管、精准社会救助、企业信用等领域共享利用成效显著。

数字经济 推动福建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政务云)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则面向社会和企业服务,作为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坚实的基础,推动大数据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承载着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福建省超算中心(二期)、福建省大数据流通与交易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福建省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元荣介绍,到2018年底,落户在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的福建省超算中心(二期)将实现3000万亿次/秒的计算能力,将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基因、生态环保、高端设备方面发挥其基础性、战略性关键作用,为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落地提供高性能计算和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促进福建省科技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长乐,这些大数据项目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2017年,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税收总额便达18752万元。而在位于马尾的国内第四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园,也逐渐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企业。2017年4月,全国首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中国·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在马尾揭牌。2018年1月,开放实验室产品测试认证服务启动商用,现已服务企业30余家。实验室二期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孵化平台,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预计未来五年内,实验室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亿元,拉动关联产业收入230亿元。

  蔡荣富表示,“数字福建”建设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正是以这些数字福建产业园为载体,带动福建省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新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福建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

数字生态 为“清新福建”保驾护航

  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数字福建”建设怎样为“清新福建”保驾护航?为此,福建启动了福建省生态云(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

  记者在福建省环保厅看到,生态云平台有三大信息化支撑体系,环境监测体系主要有水环境、大气环境、辐射监测等应用,环境监管体系主要有污染源监管、预警与应急等应用,公众服务体系主要有企业服务和公众服务平台等应用。例如,生态云平台以“一张图”展示全省流域水质状况。在屏幕上随机点开一个点位,就可以看到该点位当前的水质状况等级及主要指标。平台还能通过模型分析数据,对流域污染源作出空间溯源、成分溯源、行业溯源等。

  生态云平台构建了一纵一横的数据整合共享体系,纵向向上打通环保部、向下穿透至市县级环保部门及相关企业,横向汇聚了相关厅局及互联网等数据。截至2018年4月,生态云平台集成了117类80余亿条数据,并与福建省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福建省水环境统一监测管理平台,以及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网上审批等多个省级平台进行了数据对接。

  福建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姜永红表示,生态云平台改变以往信息化系统各自独立的“数据烟囱”“数据孤岛”的建设方式,构建了一个全省统一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也是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陈荣辉介绍,不管是政务云、商务云还是生态云,统建共享是“数字福建”建设最大亮点之一。 福建省数字办把住数字福建建设的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的“总开关”,从体制机制上杜绝各部门重复建设的“孤岛”和“烟囱”现象。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推进公共平台建设,新建应用系统统一部署在云平台上,凡是能共用的软件都作为公共平台,统一开发、共同使用。例如,福建省水环境统一监测平台,项目总投资从4.3亿元减少到1.4亿元。(刘丰 张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